阳新向工业强县挺进
2008-12-28 20:37 来源: 点击:次
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。上世纪末,阳新的财政收入仅6000万元,工业收入不到二成,短短的几年间,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事实证明:昔日阳新的“农老大”称谓已淡出历史,正昂首向工业强县迈进。
招商小分队,引项目扎堆
百万之众的阳新,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。
穷则思变。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在寻找发展之路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“一主三化”的总体思路,县委县政府确立了“工业强县,项目兴县”战略思想。“大政方针”明确后,阳新确定了新的招商思路:小分队招商。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纷纷成立招商小分队。他们进驻长三角和珠三角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为了提高招商效益,降低招商成本,该县还在广东、福建、温州、武汉成立了阳新商会,让小分队招商在沿海及发达地区重点开花。近两年来,阳新招商小分队引进项目97个,引进资金80多亿元。
在招商过程中,阳新不是“拣进篮子就是菜”,坚决拒绝污染项目。近两年来,阳新共拒绝高能耗、高污染企业6家。同时关闭26家钒厂和10余家“五小”企业。
栽好梧桐树,凤凰翩然至
阳新县前些年一度被金融部门评为“金融高风险区”。
于是优化环境成了县委、县政府头等大事之一。政府举起“信用”大旗,设置了“隔离带”和“高压线”。“隔离带”就是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和项目联审联批办公室,为外商提供涉及规划审批和项目建设的“一条龙”服务,涉及新办企业的各项审批手续由县项目办全程代理。“高压线”就是成立“经济环境110办公室”,对不履行服务承诺,违规进入企业乱收费和吃、拿、卡、要等行为给予严惩。“谁破坏经济环境,就摘谁的帽子,搬谁的椅子!”2007年春,阳新县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金融信用县”光荣称号。
好环境就是好效益。2006至2008年度,阳新新增项目198个,新增资金96亿元。
落实好决议,壮大小项目
中小企业,在阳新所占比重较大。扶持其成长,是阳新的又一重要决策。
2007年春,县经济局起草了一份关于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报告,提交县人大常委会研究讨论。县人大常委会讨论后,迅速作出了《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决议》,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题。
随后系列措施相继出台。
县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,奖励技术改造企业;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,每年配套落实资金1000万元。
该县把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,引导金融部门扶持中小企业作为重点,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,促其“联姻”。华新阳新公司技改余热发电项目,苦于资金困难。县长孔凡新亲自主持召开银企座谈会,达成协议,县建行一次性贷款1.2亿元,解了公司之忧。
近年来,阳新投入资金6.48亿元,完成技改项目40多个,已有32家企业实现“小进规”,这些企业创利税成倍增长。
(通讯员 叶祥东 彭书桃 陈新树)
- 08-13
关于推荐考察广东省湖北阳新...
- 08-11
东莞办事处召开会员代表会议
- 08-10
广东省湖北阳新商会在深圳办...
- 08-10
深圳办事处党支部在龙华召开...
- 08-10
广东省湖北阳新商会深圳办事...
- 08-10
深圳办事处会员代表民主推荐...
- 08-10
东莞办事处党支部开展支部党...
- 08-10
东莞办事处党支部完成换届选...
- 08-10
东莞办事处党支部选举出席商...